香港的網絡支付真的很落后嗎?看看幾位_香港回收_香港大學生在國內的體驗!
2021/1/19 18:12:55 點擊:570
與內地不同的是,近幾年,香港移動支付才慢慢發展起來,這與微信、支付寶更新香港版,同時聯合各大商家推出優惠支付方案不無關系。普華永道報告顯示,2019年香港移動支付使用率達到64%。香港支付業界人士認為,繼續以“優惠攻勢”推動在港移動支付業務,或許未來該業務使用率還能進一步提升。
在沒來內地之前,我在香港偶爾也會用到微信、支付寶。當初,香港回收得知要來北京實習,特意在網上搜了不少的資料,很多人建議來內地生活一定要記得開通支付寶、微信等APP。做好“功課”的我,自來到北京的第一天,出門再也沒帶現金,基本上打開APP——“掃一掃”或“收/付款”——支付密碼,三步就可以把想要的東西買回家。無論是地邊攤還是商超,都可以用手機完成付款,簡單、易上手。而且所有曾經交易的細明都可以反復查閱,方便我隨時隨地去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
根據我的觀察,讓移動支付平臺發展快速和穩定增長背后,與內地智能手機普及度高、互聯網創新市場異常活躍以及移動互聯網用戶人群下沉迅速不無關系。“互聯網女皇”瑪麗·米克發布的2019年《互聯網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8.2億,同比增長9%;加上內地4G網絡的覆蓋率達99%,同樣催化了整個移動支付的發展。
有一天,我在去菜市場買菜,旁邊一個老爺爺拿出一張一百元鈔票,攤主為難地說“可能找不開,一天都收不到多少零錢”。回家的路上,我特意觀察了下,大街上的男女老少,可以不拿包、不帶公交卡、沒有鑰匙,但手里必須要拿著一部手機。因為在內地,坐公交或是地鐵出行已經可以實現手機刷卡,而在香港乘坐公共交通大部分人還是必須要使用“八達通”卡,盡管香港已經開通了手機刷卡的功能,但并不是所有機型都適用,或許是阻礙其普及的原因之一吧。
阿里、騰訊作為內地互聯網巨頭搶占移動支付九成以上的份額,成為帶動二維碼等移動支付服務在內地發展的主要推手。正是因為支付變得如此便利,它快速滲透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幾天,我去了北京幾個知名景點參觀,故宮、頤和園的外面,我看到有推著小車的老爺爺奶奶一手拿著北京老冰棍,一手拿著二維碼,對過路人喊著:“北京老冰棍1塊錢,水5塊兩瓶。”連他們都如此“趕潮流”,讓身為大學生的我自嘆不如。
來北京快3個星期了,我再也沒有背包出門,只是非常輕便的一只手機和一張門卡。我不必再擔心手上的現金夠不夠,需不需要再去銀行提取,店鋪收不收信用卡等問題。無論是逛淘寶、滴滴打車或是美團外賣,我都直接使用微信付款就可以了。內地移動支付的發展,讓我深深感受到“吃喝玩樂”一機搞定。2018年全國網絡購物零售額達9萬億元,令網絡購物零售額比重上升至22.9%。可見,移動支付給網上購物平臺的發展提供了極大地便利條件。
而香港還是主要使用信用卡的城市。在移動支付平臺的發展方面,香港金融管理局在2018年推出一款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與內地的移動支付平臺不一樣,這個系統需要在網上銀行使用,使用前先登記你的電話號碼或郵箱地址,再與銀行帳戶做關聯。別人只需要打上你已登記的手機號碼或者郵箱地址,然后打上支付金額就可以實時轉賬到你的銀行戶口。而對方也不需要知道你的銀行戶口,一來方便轉帳,二來提高個人隱私。
香港回收公司在香港經常使用轉數快,雖然本質上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一樣,但也很方便。特別是一群人外出吃飯,用現金分帳十分麻煩,跟微信支付的轉賬類似,輸入朋友的電話號碼,馬上就可以把錢還給朋友。如今,購物網站也開始接受轉數快付款,從而減省用戶輸入一連串使用信用卡的認證時間,加快了整個交易進程。去年底,該系統還推出了——香港共享二維碼,商戶可以把不同的支付營運商的二維碼整合為一個綜合二維碼,更容易、安全而且低成本的電子交易。但系統開通至今只有10個月的時間,很多商鋪還沒有接納這種交易方式,普及度還有待發展。

在我看來,內地的移動支付平臺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使用二維碼支付雖然方便,但這些手機支付平臺上是直接綁定了你的銀行賬戶,還是需要多加留意,才能用得安心又稱心。
- 上一篇:最常見的垃圾分類為:可回收垃圾和_香港垃圾回收_不可回收垃圾兩類。 2021/1/19
- 下一篇:電機一般分為哪幾種?報廢的電機_香港回收電機_還能做為廢品回收處理嗎? 20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