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蓄電池的原材料涉及_香港回收_重金屬鉛,生產和回收利用過程稍不注意就會造成污染!
2021/5/22 17:05:45 點擊:54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鉛酸蓄電池的應用領域在不斷地擴展,市場需求量也大幅度的增長,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鉛蓄電池市場。在二次電源中,鉛酸蓄電池已占有85%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由于鉛蓄電池的原材料涉及重金屬鉛,生產和回收利用過程管理不善,或治理技術不過關,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蓄電池生產和回收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就是鉛蓄電池產業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當前,鉛蓄電池的生產和回收再生利用方面,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鉛酸蓄電池生產企業存在數量多、規模小,品質參差不齊,特別是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生產工藝和污染治理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藝技術,由此導致了高能耗和環境污染問題。
當前,節能燈的使用群體主要分為單位用戶和家庭用戶。單位用戶可以直接出錢交給專業機構回收處理,但更龐大的家庭使用量尚未找到回收出路。據統計,在北京綠色照明工程推廣的幾年間,北京市16個區縣500萬戶城鄉居民家庭購買了節能燈,這當中還不包括市民通過市場購買的熒光燈數量。
家住朝陽區六里屯的胡女士告訴筆者,去年她家裝修換下來一些熒光燈管,找遍整個小區也沒有專門放置廢舊燈管的回收箱。胡女士向居委會詢問,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她,小區沒有制定專門的回收箱。
據悉,北京市綠色照明工程在對廢舊光源的回收中,并未實行強制回收。而我國危險廢物名錄第六條規定,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熒光燈管可以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但將廢棄物從生活垃圾中分類收集后,其運輸、貯存、利用或者處置要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的張弘理事認為,熒光燈的回收處理還是要采用專業的設備。常年研究汞污染,張弘表示,通過專業處置設備的封閉式逐步分離法才能將廢舊熒光燈中的汞真正有效地提取出來并循環再用。
“廢舊熒光燈在處置技術上沒有難點,難點在于誰來統一回收和誰來承擔處置費用。”王東劍說。
有學者提出,按照我國環境政策中“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從生產環節到使用環節,從生產者到使用者,一切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群體都是承擔回收治理的責任方。在處置費用上,我國可以借鑒國外在危險廢物處理上的經驗,從市民交納的生活垃圾處理費中給專業的處置機構一定的資金補貼。
但一些環境經濟學家認為,讓消費者為廢舊熒光燈的處置交錢,在我國尚難實行。筆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他們表示,讓消費者為回收處置埋單會讓人難以接受。市民成女士認為:“節能燈市價不低,消費者已經花了很多錢購買,為何還要為回收處置掏錢?”
對比市面上的價格,筆者發現,相同瓦數的熒光燈售價超出白熾燈售價4倍多。業內人士介紹,熒光燈的成本包括燈管、熒光粉、鎮流器等原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管理費用、設備折舊費用等。一支8瓦的熒光燈成本一般在6至8元,但推廣到市場上,定價會在15至20元。有些具有汞光源處置設備的企業,在成本定價中已經包含了相關的回收處置費用。事實上,消費者在購買時已經潛移默化地為熒光燈處置埋單了。
市場經濟條件下,“誰生產、誰回收”是一條重要的商業法則。
“廢舊熒光燈的回收處置應該由生產商負責,他們既然知道怎么制造,就應該知道怎么處理。”市民陳先生說。
張弘提出生產者要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考慮,增加企業的責任意識。“建立專業的回收體系和處置設備的生產商,在未來照明設備的市場競爭下,有利于擴大企業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回報,達到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據了解,當前一些大型照明設備生產商,如佛山電器照明、浙江陽光照明電器等已經購買了專業的處置設備,只是統一的集中回收處置的過程較為繁復。
北京照明電器協會曾向一些偏遠地區的居民免費發放熒光燈管,并由浙江陽光照明電器集團承擔回收處置工作。“基于社會責任,陽光照明電器集團會將統一回收的燈管運回浙江生產地進行專業處置。但因路途遙遠,熒光燈管又極易破碎,企業在運輸期間承擔了不小的費用。”北京市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常毅告訴筆者。 有專家指出,生產商承擔社會責任固然好,但當前市場上的節能燈品牌繁多,若每家生產商都在社區設立回收站點恐有難度。同時,專業處置設備造價太高,許多小企業不一定能負擔得起。而我國照明設備生產商的分布又比較廣泛,如果處置不力也很難監管。統一交由第三方專業機構處理,不僅可以保證處置安全、提高處置效率,也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不必要的費用開銷。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張志敏介紹,鉛蓄電池生產和再生利用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將在環境保護部的指導下,依托行業龍頭企業--超威集團,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環境保護技術創新為宗旨,解決蓄電池行業在生產、回收、循環利用中所面臨的重大環保科技問題;推進環境科技成果工程化、產業化聚集;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組織科技交流與合作。“工程技術中心將針對我國鉛蓄電池生產及回收再生污染防治急需解決的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進行工程化研究和系統集成,推動環保、低碳新能源電池生產技術及鉛循環技術研究與應用,為實現國家環境保護目標提供技術支持,促進整個蓄電池產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張志敏說。
據超威集團董事長周明明介紹,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將以超威電源有限公司為依托單位,建設周期為兩年。“技術中心將對提升鉛蓄電池行業清潔生產和污染防治的技術水平,促進全行業的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為鉛蓄電池行業污染防治技術研發、清潔生產工程技術集成及成果轉化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并將在鉛蓄電池行業有關政策標準制定、國際交流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上一篇:每年產生的這些電子垃圾會產生5億多噸_香港電子垃圾處理_的危險有毒廢物,成為巨大的污染源。 2021/5/22
- 下一篇:廢舊節能被專家稱為_香港廢舊處理_是僅次于廢電池的第二大生活垃圾, 20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