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讀書,到底讀的是什么?有海歸博士_香港收廢品_去干收廢品的工作了,你信嗎?
稍安勿躁,我們先看看具體是什么情況?
前段時間,有這樣一則新聞,青年海歸碩士回國轉行收廢品。 單看標題海歸+碩士,再得出一個“收廢品”的結果,這信息反差,真是讓所有的人驚掉下巴了。 這名海歸碩士叫張泉,來自新疆,2019年到成都定居,本科和碩士都在英國讀書,回國后原來在金融行業從事分析員工作,去年他成功轉行成為一名廢品回收員。 張泉稱每裝滿這樣一車紙板,大概可以掙100多元(其他廢品收入高一點)。
每天可以裝4、5車,月收入正常都能過2萬,但每天需要工作長達14小時,經常是早上5點出門,深夜才回家。
1 我們再來看看網友們如何評價:
A:如果收入在2—5萬一個月,就不用去英國留學了,小學畢業就可以收,耽擱了時間浪費了金錢,如果從小學畢業開始的話,現在都是億萬富翁了。
B:工作不好找,只能去收廢品了,文憑貶值的速度越來越快了,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到底孩子還讀那么高的學歷是對,還是錯呢?
C:放棄了你的學歷,還搶了低學歷人群的飯碗,作何感想? 一群網友們一拍大腿,搖頭嘆息浪費了好不容易拿到的學歷,再仰天感慨了一番“讀書何用論”。
面對這樣一個高學歷從事貌似不體面的工作,對此有何評價,便能看出一個人的底層認知體系。 當年80年代的北大高材生陸步軒,畢業后賣豬肉,2003年國內媒體爭相報道,引發全民熱議,一陣批判的聲音可謂鑼鼓喧天,蜂擁而至,為此柴靜專門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 從此,陸步軒被釘在“知識無用論”的恥辱架上。
2013年4月,陸步軒受邀回到北大做創業講座時,曾經幾度哽咽:“ 我給母校丟臉、抹黑了,我是反面教材。” 但是校長笑著說:
“北大畢業賣豬肉沒有什么不好,從事細微工作,并不影響這個人有崇高的理想,北大可以出政治家、科學家、賣豬的,都是一樣的。” 當年讓眾人批判大材小用、自甘平庸的陸步軒,如今成為企業家,2016年建立第一個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互聯網+豬肉的品牌,把豬肉賣出了北大的水平。 回到文章開頭,當眾人批判海歸碩士張泉的大材小用,感嘆學歷貶值的時候,我卻看到了: 沒有底層認知體系的人,別人降維打擊,他都來不及反應。
3 你的遠見,決定了你的認知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三人砌墻》的故事。 有三個人正在砌墻, 路過一個人問他們在干什么? 第一個人不屑一顧的回答:你沒有看到,我們正在砌墻嗎?
第二個人笑笑回答:我們正在建設一座大樓。 第三個人斗志昂揚的回答:我們在建設一個城市。 數年后,第一個人仍然在砌墻,第二個人成為了一名建造師,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都是干著同樣的一件事兒,但是多年后三個人卻有不同的差距,為什么? 因為心里的愿景不同,遠見不同。 眾人眼中收廢品的張泉,以為是街上被嫌棄的拾荒阿公阿婆,面朝垃圾背朝天,扣扣索索太不體面了。
但是我們再來看看,記者采訪張泉的時候,張泉是如何作答的? “之所以選擇從事廢品回收行業,是因為看好產業的發展前景,未來將在該行業繼續深耕,充分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謀求更好的發展。 而且從宏觀來講,這也是為環保做貢獻,資源回收的市場規模也很大,而且收入也還不錯。” 言語中的邏輯、愿景、眼光、規劃、心態,絲毫不見頹廢之氣。 批判者以為他是找不到工作去“拾荒”,這是對命運無奈的“妥協”。 殊不知,張泉看好資源回收這個行業,他看到的是命運眷顧的“機會”。 這就好比,一個腦袋里只想著砌墻的人,看到的就是這個人在砌墻,殊不知,人家心里想著的是建造一個城市。 這就是遠見、格局的差距。
3 高學歷的降維打擊,讓你毫無還手之力 很多人還在批判讀書無用論,學歷貶值的時候,再想想當年被嘲笑的陸步軒,此時的他已經成為了企業家。
當你在嘲笑海歸碩士張泉收廢品的時候,此時他正在為自己資源回收,環保事業奮斗。 當你在思考讀書有沒有好處的時候, 卻不知道高學歷人才悄無聲息進入大眾行業,降維打擊,讓你毫無還手之力。
我們看看前段時間,上海業主給保姆開的年薪百萬的薪資,這天價的薪資令人心動。先別心動,來來來,我們先來看看你夠不夠格? 所聘保姆有明確的要求: 大學本科學歷以上,且最好會兩門以上的外語,熟練掌握開豪車技能,擁有藝術氣息及熱愛生活,對應年薪在50萬到100萬。
此外,要求還包括懂紅酒、會理財、能陪同世界旅游等。 看完這個應聘要求后,你會不會感慨這年薪百萬的保姆費,真是難拿啊? 這就是降維打擊。 同樣是賣豬肉,你們村里的老王賣了一輩子還在菜市場賣豬肉,但是北大的陸步軒卻成了企業家; 同樣是保姆,你們村里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阿香,月薪6000,但是高學歷者有可能達到年薪幾十萬。 你以為收廢品誰都能做好,我們聽聽張泉怎么回答: “收廢品也要主動出擊,誰的態度好,誰就能贏得客戶,跟汽車、房屋銷售一樣。 希望能夠依托現在這個公司的平臺,到其他城市開一個分公司,推廣廢品回收行業,為社會做更多的貢獻。” 當你大喊讀書無用論的時候,看看社會上的高薪人,他們正在用知識吊打你。
4 上學讀書,到底讀的是什么? 一個快遞小哥談談自己的經歷: 我以前在快遞公司上班,很多本科生送快遞,送著送著就做管理層了,做著做著就成了高管了。 順豐快遞很多高管都送過快遞的,你別小看送快遞的,很多收過來,發出去,全國各地的地名,中轉站都要記清楚,跟各種人打交道都是學問,也有很多門道的。
沒有文化知識,沒有底層認知系統,你想當高管就能勝任? 撒貝寧在《脫口秀大會》上說了這么一個段子: 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藏龍臥虎,除非你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要不然你真待不下去。 我就遇到一個事,一個小伙子來送快遞。 一打開門,快遞小哥說:大哥,您的快遞。 我問:我買的是電子設備,里邊好著沒?
小哥回答:好著沒,我不知道。可能是好的,可能是壞的。從量子力學的角度講,這個好和壞,它可能是同時存在的,你只有打開盒子的一瞬間才知道,這兩種可能性才能坍塌到一種可能性上,要么好坍塌到壞,要么壞坍塌到好,這叫做薛定諤的貓。 聽完小哥的回答,撒貝寧當時直接蒙了,在這些城市里沒有本事真是待不住啊。
任何你看似很底層很簡單的事兒,你要是真想做好,不容易。
5 張泉的總經理對廢品回收基層人員,海歸碩士張泉這么評價: 他在這個崗位上,做得比99%的員工都要好,周圍的客戶也非常認可。 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在一個看似底層簡單的崗位上,高學歷的人升遷的概率更大,做得更好? 難道是別人不夠努力? 不是,背后的原因在于:底層認知系統的差別。
底層認知系統,可以幫助我們處理、解決復雜的問題。 決定一棵樹長多高,不是看樹干有多壯,而是看樹根能扎多深。 底層認知系統,就是一個人認知的根基。 送快遞、當保姆、收廢品、賣豬肉等等看似不需要知識就能干的工作,但是如果你想成為行業領袖, 成為行業龍頭企業的高管,除了汗水,必須得依靠底層認知系統。 有這么一句話:餅再大,也大不過烙餅的鍋。 郭德綱說的一句話:藝人,最后拼的是文化。
很多商人喜歡看的一部經典老劇《大染坊》,乞丐陳六子雖然沒有上過一 天學,但是自幼泡在茶館天天聽說書先生講歷史。 陳六子創業開染坊的時候,天天讓在海外留學的搭檔盧家駒教他識字、讀報,給他講在國外留學的知識。 沒有海外留學的搭檔盧家駒, 就算陳六子再有商業天賦,也沒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
說白了就是書讀少了,底層認知系統無法支撐他去謀取宏圖大業。 回到文前,記者采訪張泉,當他收拾完啤酒瓶,起身拍拍手上的灰塵說: “我從來沒覺得收廢品就應該卑微,和建筑工人一樣,我也是這個城市的工作者,幫助這個城市進行垃圾分類。” 不怕海歸有文化,就怕有文化的人比你還肯放得下身段,舍得掉面子,一個擁有高學歷,卻肯踏踏實實從底層看似不體面的工作做起。
- 上一篇:廣東有個農村全部都是_香港廢料回收_做廢料回收的,居然村民靠回收廢品全部身家千萬以上! 2021/6/3
- 下一篇:廢品回收是一個被低估的行業,有企業_香港回收廢品_靠處理垃圾上市了,今天公司股票市值都到了500億。 2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