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10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報告,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子垃圾生產國,每年生產超過_香港電子垃圾處理_230萬噸電子垃圾,
2021/2/15 11:37:59 點擊:706
近年我國電子廢棄物產生的速度十分驚人。僅次于美國的300萬噸;到2020年,我國的廢舊電腦將比2007年翻一番到兩番,廢棄手機將增長7倍。電子廢棄物在回收及綜合利用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著污染環境和損害人體健康的現象,亟待引起重視。
由于國家推進“綠色照明”工程,我國第一批財政補貼推廣中上市的上億只老舊節能燈正進入集中報廢期,且未來每年消費量將超過10億只。老舊節能燈因為含有汞、鉛等有毒有害元素,被專家稱為是僅次于廢電池的第二大生活垃圾“汞污染源”,與之相對,我國節能燈回收處理體系卻非常“幼稚”,如處置不當,污染風險不容忽視。集中報廢威脅環境
2008年國家啟動“綠色照明”工程,城鄉居民購買使用中標企業節能燈由財政補貼50%,企事業單位等大宗用戶購買補貼30%。此外,還通過實施“‘光明行’公益工程”向邊遠山區捐獻。
在此背景下展開的中國各地節能燈推廣非常迅速。如湖南省長沙市2008年至2011年共推廣高效照明節能燈360萬支,其中2011年推廣161萬支,為湖南省發改委下達任務的2.3倍。
專家稱,考慮到首批上市的節能燈使用壽命一般為3年,據此判斷第一批財政補貼推廣中上市的上億只節能燈正進入集中報廢期。
長沙市兩型辦主任吳德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節能燈比普通白熾燈節電80%,全市推廣360萬支節能燈,年節電約1.79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7.1萬噸。而根據國務院發布的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國家“綠色照明”工程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向全國推廣高效照明產品1 .5億只,一年可累計節電290億千瓦時,少排放二氧化碳2900萬噸、二氧化硫29萬噸。
在長沙、北京等地沃爾瑪、家樂福等超市,節能燈琳瑯滿目。在一些國際品牌的包裝盒里,有張被折成小方塊的說明書。在這張紙片背面或者一角,附有一張有毒有害物質和元素表,顯示節能燈毛管、燈頭、鎮流器、塑料件四大構成部分不同程度存在鉛、汞、多溴聯苯等有毒有害元素。按照信息產業部發布的《電子信息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有的螺旋形電子節能燈毛管中的鉛、汞,鎮流器中的鉛,塑料件中的多溴聯苯、多溴二苯醚超標;而有的節能燈則在毛管、燈頭、鎮流器全部鉛超標,毛管中汞超標。
有業界專家認為,隨著白熾燈逐步消亡,我國年消費量可達10多億只。雖然近年來技術不斷進步,節能燈汞污染等問題大大減輕。但就早期生產的節能燈來看,很多產品因為當初的工藝技術比較落后,汞污染等問題比較突出。
然而,輾轉幾年,這種含汞節能熒光燈報廢后的回收處置成了一道全國性的難題。
以目前回收處理得比較好的北京為例,2007年北京市綠照工程開展了廢舊汞光源回收,企業從行政事業單位回收廢舊汞光源后,統一送到北京市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進行無害化處理。每處理一只廢舊汞光源,政府補貼1元。
作為北京市唯一一家專業處理廢舊汞光源的機構,北京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該中心每年200萬支的回收數量中,50%以上來源于政府綠照工程對行政事業單位進行的強制回收。其余回收來源于熒光燈生產商和其他企事業單位。
據筆者了解,當前,我國各省市設立的專業機構的汞光源處理設備大多是瑞典生產的,年處理量可達上千萬只,但實際處理量不到1/5,進口設備大部分時間處于閑置狀態。
“我們希望與企事業單位簽署合約進行回收處置,但由于回收汞光源要收取相應的處置費,目前僅有200多家企業和我們簽訂了合約。”北京市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副主任王東劍說。
據北京市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每公斤不到8元的處置價格是按照不盈利的宗旨設定的。“每年收取的處理費用,加上相關的設備折舊費、管理費用和運輸費用等成本,我們根本沒有利潤可言。”
盡管如此,很多企事業單位還是會顧忌成本費用不愿意出錢處置。
據悉,北京綠照工程對熒光燈的推廣已經結束,北京市危險廢棄物處置中心的工作人員預計,2013年廢舊汞光源的回收處理量可能會有所下降。但隨著我國對白熾燈淘汰路線的制定以及市場對熒光燈的生產推廣,日后企事業單位、商業機構、社區居民等群體在市場上購買的熒光燈數量將會大幅度提高。待到熒光燈壽命終結,使用者們將面臨更大的處理難題。
“汞遇熱蒸發,遇冷凝結,是重金屬中唯一一個可遷移的污染物,能存留于生物體內。重金屬污染如果形成,理論上可以清除,但環境代價太大。因此,汞污染防治必須盡早開始,不要讓其在環境中富集。”王東劍說。
當前,節能燈的使用群體主要分為單位用戶和家庭用戶。單位用戶可以直接出錢交給專業機構回收處理,但更龐大的家庭使用量尚未找到回收出路。
據統計,在北京綠色照明工程推廣的幾年間,北京市16個區縣500萬戶城鄉居民家庭購買了節能燈,這當中還不包括市民通過市場購買的熒光燈數量。
家住朝陽區六里屯的胡女士告訴筆者,去年她家裝修換下來一些熒光燈管,找遍整個小區也沒有專門放置廢舊燈管的回收箱。胡女士向居委會詢問,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她,小區沒有制定專門的回收箱。
據悉,北京市綠色照明工程在對廢舊光源的回收中,并未實行強制回收。而我國危險廢物名錄第六條規定,家庭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熒光燈管可以不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但將廢棄物從生活垃圾中分類收集后,其運輸、貯存、利用或者處置要按照危險廢物進行管理。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的張弘理事認為,熒光燈的回收處理還是要采用專業的設備。常年研究汞污染,張弘表示,通過專業處置設備的封閉式逐步分離法才能將廢舊熒光燈中的汞真正有效地提取出來并循環再用。
“廢舊熒光燈在處置技術上沒有難點,難點在于誰來統一回收和誰來承擔處置費用。”王東劍說。
有學者提出,按照我國環境政策中“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從生產環節到使用環節,從生產者到使用者,一切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群體都是承擔回收治理的責任方。在處置費用上,我國可以借鑒國外在危險廢物處理上的經驗,從市民交納的生活垃圾處理費中給專業的處置機構一定的資金補貼。
但一些環境經濟學家認為,讓消費者為廢舊熒光燈的處置交錢,在我國尚難實行。筆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他們表示,讓消費者為回收處置埋單會讓人難以接受。市民成女士認為:“節能燈市價不低,消費者已經花了很多錢購買,為何還要為回收處置掏錢?”
需建立長期回收體系
市場經濟條件下,“誰生產、誰回收”是一條重要的商業法則。
“廢舊熒光燈的回收處置應該由生產商負責,他們既然知道怎么制造,就應該知道怎么處理。”市民陳先生說。
張弘提出生產者要從產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考慮,增加企業的責任意識。“建立專業的回收體系和處置設備的生產商,在未來照明設備的市場競爭下,有利于擴大企業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回報,達到環境與經濟的雙贏。”
據了解,當前一些大型照明設備生產商,如佛山電器照明、浙江陽光照明電器等已經購買了專業的處置設備,只是統一的集中回收處置的過程較為繁復。
北京照明電器協會曾向一些偏遠地區的居民免費發放熒光燈管,并由浙江陽光照明電器集團承擔回收處置工作。“基于社會責任,陽光照明電器集團會將統一回收的燈管運回浙江生產地進行專業處置。但因路途遙遠,熒光燈管又極易破碎,企業在運輸期間承擔了不小的費用。”北京市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常毅告訴筆者。 有專家指出,生產商承擔社會責任固然好,但當前市場上的節能燈品牌繁多,若每家生產商都在社區設立回收站點恐有難度。同時,專業處置設備造價太高,許多小企業不一定能負擔得起。而我國照明設備生產商的分布又比較廣泛,如果處置不力也很難監管。統一交由第三方專業機構處理,不僅可以保證處置安全、提高處置效率,也可以減少中間環節不必要的費用開銷。
在節能燈后續處理上,常毅希望政府牽頭建立長期回收體系,進行資金和監管的雙重投入。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溫麗琪曾向媒體介紹了臺灣地區實行的資源回收“四合一”制度。當中提及臺灣地區的資源回收,共有14大類、33項產品屬于制造者繳費,其中就包括照明光源。
“如果能把處理價格降下來或是免費,就能解決處置成本的難題,政府可以將汞光源照明產品像廢棄電器電子產品一樣列入國家的補貼名錄。”相關人士建議。
2009年,國家發布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說明,國家建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廢棄電氣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費用的補貼。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進口電器電子產品的收貨人或者其代理人應當按照規定履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的繳納義務。
回收渠道匱乏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管理系主任靳敏說,推廣節能燈實現了節能減排,但“用起來很節能、收回去沒渠道”已成當今電子廢棄物突出問題之一。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期在北京、武漢等地走訪,發現無論是超市還是廢品回收站,廢舊節能燈“白給也不要”。北京一家燈飾店老板說,曾有企業搞公益回收,卻被人認為要把節能燈收去翻新再賣。節能燈回收箱要墊海綿,運輸得小心翼翼,搞回收純粹“賠本兒賺吆喝”!
一家照明企業業務經理說,在中部一些大城市社區開展的公益活動,往往半天也收不回幾只節能燈,而垃圾桶、垃圾站里混在雜物中的廢舊節能燈時常可見,被當成普通生活垃圾被送填埋場或焚燒處理。無奈,活動組織者只好告誡居民不能將廢舊節能燈敲破,不能給小孩玩,套個塑料袋再扔。
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擁有一套年處理廢舊節能燈1700噸進口裝置,在國內非常罕見。在這類處理線上,佩戴防護裝備工作人員把廢舊節能燈送進處理設備后,經粉碎、汞吸收等工序回收。據了解,上海電子廢棄物交投中心一位工作人員嚴重“吃不飽”,主要靠一些機關單位送點廢舊燈管過來。
需多管齊下
長沙市再生資源協會秘書長周儆提供的資料顯示,與中國“一扔了之”相比,日本、歐美、臺灣地區廢舊節能燈回收率達80%以上。周儆等人赴臺灣考察看到,“中國電器公司”及其控股公司“中臺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一個制造、銷售和回收廢棄照明光源循環體系,汞、熒光粉、玻璃的回收利用率分別達100%、60%和30%。在地方公告應回收項目(照明光源類)管理基金補貼下,“中國電器”處理社區上繳廢燈管生產線保持著正常負荷運行。
相關專家結合海外經驗,建議未來推進廢棄節能燈回收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宣傳廢節能燈不能“一扔了之”。雖然節能燈2008年就被納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但社會至今仍只知其節能之利、不知污染之害。為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樹立節能燈作為“危廢”嚴禁隨意丟棄和非法處理的社會共識。
二是強化生產者環境責任。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屬于行業性推薦標準沒有強制力,為此可探索率先在節能燈這類“危廢”電子產品領域率先建立強制性行業標準切實降低污染,同時要求廠商在廣告、產品包裝、銷售現場醒目警示污染風險。
三是加大財政介入力度。從一些先進國家和地區經驗看,廢舊節能燈回收有銷售市場、社區和民間環保組織三種渠道。鑒于節能燈易碎、資源回收利用價值低且處理成本高,國家應將其回收利用納入財政支持范疇。要制定實施細則扶持社區、企業、環保公益組織設立固定回收點;對居民上繳廢燈給予物質鼓勵;把節能燈推廣財政補貼與中標單位建立回收機制相掛鉤;對企業和中心城市在合理規劃范疇內建立無害化處理中心,給予財稅扶持。
- 上一篇:如何完善促進和規范廢舊商品回收的相關_香港廢舊商品回收_制度,加快廢舊商品回收法規建設? 2021/2/15
- 下一篇:據生態環境部數據,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固體廢物100億噸左右,歷史_香港廢物處理_堆存總量高達600—700億噸。 20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