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專利申請TOP10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_香港回收鋰電池_分別位列國內申請者之首。
2021/5/14 21:29:56 點擊:663
近幾年來,隨著市場對動力電池需求的增加,競爭再次升級。我國電池企業開始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拓展市場,擴大產能,布局產業鏈上下游。
因此,專利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創新技術“保護傘”,越來越受到國內鋰電企業的重視和青睞。實際上,有遠見的鋰電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從未來的商業利益和運營風險出發,進行前瞻性專利布局,這也將使他們在未來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并為他們自身的平穩發展增添一道非常有效的“護身符”。
至于國內專利數量
伴隨著國內新能源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鋰電企業越來越重視專利布局
受補貼政策的刺激,BC847BVN-7新能源產業在起步階段迅速發展,眾多“入圍”企業忙于搶占市場,擴大利潤,無暇顧及專利布局。即便偶有布局,也是可以申請的:或達到國家政策指標,或得到政府資助,補貼。
但隨著中國鋰電市場的日益規范和產業競爭的升級,參與企業也越來越意識到專利布局的重要性:作為法律認定的“壟斷”,專利可以在內部形成無形資產,作為企業“軟實力”的象征,給申請者帶來不小的市場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外部可以設置壁壘,運用法律武器,打擊唯利是圖的“專利竊賊”,保護自身的合法商業利益;更可以借著專利的“開路”,提前布局未來行業的核心技術。
日前,寧德時代、格力電器、比亞迪、華為等企業紛紛申請動力電池技術專利,可謂一舉兩得。
“兩會”期間,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以“關于加強鋰電池知識產權保護的建議”為題出席會議,無疑進一步凸顯了保護鋰電池國內企業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根據最新的全球汽車專利大數據平臺,2020年12月31日前,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專利申請TOP10中,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分別位列國內申請者之首。

近幾年來,國內鋰電企業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和布局,動力電池領域的專利在數量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優勢,這與傳統汽車領域專利落后的格局是很不相同的。業內認為,這反映出國內創新主體研發投入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增強,進一步顯示出國內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實力和科技研發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業內人士還指出,雖然我國在專利數量上居世界前列,但在核心專利方面卻相對較少,“我們所缺乏的是高價值的核心專利,這些專利在技術上‘占得住’,在法律上‘經得住考驗’,在市場上‘保住利益’。
而我國核心專利匱乏的現實,意味著許多關鍵技術仍處于受制于外,這也成為國內鋰電企業未來繼續加大專利布局的重要推動力。
另外,在新能源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考慮到未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前景以及自身的商業利益和市場拓展,國內鋰電企業也應該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進行前瞻性的專利布局。
今后專利布局需要不斷增加
四月十日,LG新能源與SKI就電池商業秘密侵權糾紛達成和解,SKI將向SKI支付2萬億韓元(約18億美元)的一次性賠償和使用費;三月底,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裁定SKI沒有侵犯LG新能源電池的相關專利。
”企業興師動眾,其背后是未來鋰電池領域巨大的市場利益。伴隨著新能源產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可以預見,未來鋰電池領域內關于專利、商業秘密的訴訟將越來越多。行業分析認為,隨著國內鋰電池企業逐步走向國際化,未來如LG新能源等國際動力電池龍頭企業也不排除依靠自身專利優勢阻礙國內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可能性,因此,國內鋰電池企業應該提前做好風險排查和專利布局。
同時,LG新能源與SKI之間的糾紛雖然暫時告一段落(根據協議,10年后LG新能源將不再起訴SKI),對于與SKI有合作關系的大眾、福特等SKI車企來說,也不過是虛驚一場,但經過此事,眾多車企必然會更加關注未來合作伙伴的商業機密、專利類別等方面的風險,而這又進一步迫使動力電池企業更注重利用完善的專利布局,提升產品競爭力,為自身市場拓展保駕護航。
另外,從更為宏觀的國際格局來看,鋰電池產業未來專利布局將呈現白熱化趨勢
從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美國的研究機構在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掌握了鋰二次電池的基本/核心技術,并在這一領域擁有大量專利。但是,到了市場商品化的階段,中日韓企業都在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在美國奮起直追,反超。
從目前專利布局來看,中日韓企業利用各自的技術優勢,在鋰電池領域形成了一種分庭抗禮的局面:國內企業在電池/模塊結構設計、電池/模塊生產設備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而日本企業在電池材料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韓國企業在鋰二次電池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
現代汽車業的誕生,是由于歐美強大的研究體系和工業化能力,并與當今世界汽車電動化趨勢相結合,歐美人開始更加關注“電池安全”,紛紛加大技術、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可想而知,不甘落后的歐美企業將來也會像日韓企業一樣,成為國內鋰電企業不可小覷的競爭者。當前,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專利“爭奪戰”已悄然而至!
"國外一向重視專利布局,鋰電池產業的發展,一般都會提前5-10年通過研發、收購等方式布局專利。行業人士提醒,目前我國的鋰電池缺乏核心專利,新一代的鋰電池材料的研發還存在很多問題,國內企業切不可大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國電池產業鏈企業要想進入全球市場,必須在專利問題上“先謀后動”,然后以技術、質量、服務、成本等綜合優勢參與競爭,取得成功。
針對這一情況,業界紛紛建議國內鋰電池企業加強技術秘密保護和管理,并借鑒LG化學與SKI案的經驗,學會運用商業秘密訴訟維權。與此同時,也要考慮企業技術人才引進是否有侵犯商業秘密